您当前的位置:

“抗疫心理关爱行动”公益项目为一线防疫人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解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166


为保障疫情期间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筑起心理防护墙,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资助的“抗疫心理关爱行动”公益项目,为疫情期间受到疫情影响的志愿者、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在校封闭的大学生及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及应急心理干预三方面志愿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释放负面情绪、排解心理压力,在真情服务、情感沟通、排忧解难中强化人文关怀。


D31F11FA-1E91-4210-BFA0-831B06FEEF21.jpeg


8BC9F3F8-A2CC-4BA1-B9D8-4002FF0F1D6A.jpeg


1FDD9E86-3D7A-44FD-BF0E-695E59307FE3.jpeg


B60D6F67-9D18-472F-9B0D-F1A896AE2DDA.jpeg


“抗疫心理关爱行动”公益项目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的指导下,由辽宁守望心理专家志愿者团队联合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结合线上线下不同形式,重点对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等疫情地区以及上海市、吉林省等兄弟省份开展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工作。在线下,“抗疫心理关爱行动”项目组的心理专家深入到部队、学校、医院、社区,通过一对一辅导、讲座、团训等方式为群众及志愿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在线上,“抗疫心理关爱行动”项目组的心理专家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平台直播、接听热线电话、线上答疑、录制小视频广泛转载等方式使更多的群众及志愿者受益。


一位高三陪读母亲的哭诉

一位高三陪读母亲打来求助电话:“陪孩子上网课,让我情绪崩溃。由于疫情原因,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上网课。在一次的线上模拟考试中,女儿突然情绪失控,把卷纸揉成一团扔到地上,崩溃大哭,不断地抽打自己,看到女儿这样的行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女儿吼叫......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疫情的反复,没有老师在身边时时指导、没有伙伴彼此鼓励并肩前行,让备考的日子过得更难。项目组心理专家老师在接到热线后,首先同理了妈妈的不易,随后缓解她的焦虑情绪,并一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学习,应该平和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不要给孩子制造紧张的氛围,妈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对孩子和整个家庭有着重大作用,这段时间要与孩子多多沟通,给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并帮助这位妈妈分享真正有效地陪伴孩子,妈妈表示受益匪浅。

医护人员家属内心焦虑不安

疫情当下,医护人员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随时可能会被感染的内心恐惧,抗疫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焦虑、无力感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属打来求助电话:“因受疫情影响,妻子隔离在病房不能回家,我每天除了关注新闻中疫情的最新情况,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每天生活在各种担忧和恐惧中”。

项目组心理专家老师了解情况后,给这位医护人员家属做开导工作,对妻子的特殊工作需要理解和支持,对于增强他们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指导来访者在家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多做运动,烹饪美食。美食不仅能激发治愈人心,也能待妻子回家给制造一些惊喜,让妻子感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通过交谈,医护人员家属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表示有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


生活陷入困境的务工人员

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而使生活陷入困境的外来务工人员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这是一个因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的务工人员打来的求助电话:“在外务工时,身体和心理状态非常良好。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经常食欲不振,感到胸闷气短、浑身无力,整天不是看手机就是睡觉”。通过与项目组心理专家老师的沟通,这位务工人员理解了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放松训练,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截止2022年5月末,“抗疫心理关爱行动”辽宁守望心理专家志愿者团队59位心理专家为疫情期间受到疫情影响的一线防疫人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做心理疏导,缓解“疫情焦虑”,增强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累计服务时长9,242.3小时。




顶部